当前位置:首页  纪检监察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纪检监察信息简报

                                          [2020]第18期 

中共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编

二0二0年十一月 二十六日

【学习平台】

【《政务处分法》系列解读】

实现政务处分制度的纪法贯通、法法衔接

 


订阅

坚持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既是贯穿《政务处分法》整个制定过程的工作原则和思路,又是这部法律本身的一个重要特点。

政务处分制度的纪法贯通,是指《政务处分法》与党的纪律的贯通,主要体现在:一是处分权限上相贯通。《政务处分法》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有关要求以法律的形式作了规定,明确了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的权限和责任,规定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或者处分。“按照管理权限”,就是要遵循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相应的党委、党组批准作出政务处分或者处分决定。二是处分情形上相贯通。考虑到相当一部分公职人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设计《政务处分法》的处分情形时,借鉴吸收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关于违犯党纪情形的具体规定。同时,考虑到国家法律与党纪存在区别,对公职人员与党员的要求有差异,最终在法律中设定的处分情形既与党纪处分相贯通,又集中体现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工作特色,体现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政务处分工作的实践成果。三是处分规则上相贯通。政务处分和处分的适用规则,主要是指政务处分和处分的主体根据公职人员的违法事实,在确定违法性质的基础上,依法衡量违法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以及应当给予何种处分,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总体来看,《政务处分法》与《党纪处分条例》所规定的处分适用规则是一致的,但也遵循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具有自身特点。

政务处分制度的法法衔接,是指《政务处分法》与其他法律的衔接,主要体现在:一是处分体制上相衔接。依据2018年修订后《公务员法》的规定,对公务员的违法行为,公务员所在机关可以给予处分。这实际与《监察法》共同确立了处分与政务处分并行的体制,《政务处分法》将任免机关、单位的处分和监察机关的政务处分并行的体制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下来,进一步衔接了《监察法》和《公务员法》。二是在违法情形上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相衔接。在《政务处分法》出台前,对公职人员违法情形的实体规定,在《公务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都有相应规定。《政务处分法》第三章以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基础,经过归纳、提炼、完善,设定出政务处分的违法情形,力求做到既注重各类处分对象的共性,又注重各自特性,提取最大公约数,保证法律体系的内在一致性。三是在程序和申诉方面实现法法衔接。《政务处分法》明确规定,“处分”的程序、申诉等适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未对相关工作重复提出要求,而是指引适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做到了法法衔接。四是处置结果方面实现法法衔接。《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从实体上明确了公职人员犯罪的应当如何给予政务处分,第四十九条从程序上规定了公职人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或者受到行政处罚,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如何履行立案调查程序。这些规定对不同性质的法律处置结果进行了有效衔接,有利于法律的正确适用。

《政务处分法》与党纪处分制度实现了处分权限相匹配、处分情形相对应、处分档次相协调、处分规则相对接,与《公务员法》等在处分体制、处分程序、申诉、处置结果等方面实现法法衔接,既把纪律挺在前面,体现纪严于法的要求,又突出政务处分的特点,做到纪律和法律相互贯通、一体执行,有利于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推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勤廉楷模】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魏亚丽:

精益求精传匠心

她耕耘职教一线27年,屡次带领学生斩获全国冠军,创造世界纪录;她既注重技能培养、就业创业,更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让400多名中职学生成为本科生……印在职教道路上的一串串足迹,见证着她成长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1993年,魏亚丽从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与初为人师时的懵懂相比,从教27年的魏亚丽早已成为学校一流专家型教师,荣获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带领学生夺取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金牌,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和青年教师。近日,她又当选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作为一名普通的中职教师,她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匠心’和‘传承’。”魏亚丽说。当记忆的指针从27年前开始重演,“匠心”和“传承”就成了魏亚丽辛勤耕耘中职讲坛的关键词和最宝贵的财富。

“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需要关爱”

在9月初忙碌的开学季,魏亚丽为迎接2020级的850余名春季高考班和“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专业的学生忙前忙后。“教师这个职业最大的魅力就是传承,传承教书育人的初心,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在2019年学校“青蓝工程”新老教师传帮带座谈会上,魏亚丽说,“为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传承工匠精神,为年轻教师像金庸先生笔下的侠者风清扬一样,毫无保留地将自己20多年的育人经验传授给他们。”

魏亚丽有很多这样感人的故事。

已经毕业的学生李真给魏亚丽打电话聊工作生活时,仍然改不了口,和上学时一样,叫她“魏妈妈”。

原来,李真的情况有些特殊,上学时曾有轻度的抑郁症,经常封闭自己,与同学、老师很少交流甚至“零交流”。魏亚丽了解情况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加留心关注李真。然而,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

2017年初春的一天,李真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情绪莫名其妙地崩溃,失控后自我伤害,幸亏没有生命危险。魏亚丽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垫付医药费,陪同检查治疗,如母亲般安抚李真的情绪。李真的家长赶到医院后,她也没有离开,继续陪在病床边。

“幸亏当时有‘魏妈妈’的温暖关怀,才把我从那夜的窒息和自我封闭中解救了出来。”李真说。就这样,魏亚丽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常与李真谈心,引导她放下戒备,打开心扉,在她的心灵深处种下阳光的种子,直到彻底将李真从抑郁中拉出来。到毕业时,李真走出了阴霾,露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如今,李真已是潍坊一家大型商业集团的优秀店长,事业、家庭双丰收,生活幸福。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同时我也是一个母亲。”魏亚丽说,“中职学生处于关键的青春期,离开父母来校求学,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需要倾心关爱、热心帮扶,我既要专心指导学习,还要帮他们排忧解难,让孩子们不仅学习好、技能优,还要健康快乐、阳光自信地成长。”

今年4月15日,参加春季高考的学生返校,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魏亚丽主动申请留校。“关键时刻,我们就该顶得上、拼得上,师生同心共克时艰。”魏亚丽带领老师们坚守教学一线,成为“最美逆行者”。

“像工匠一样切磋琢磨”

“要为学生的成才梦筑基,首先自己要有足够的实力,成为专业上的行家里手。”魏亚丽直言。为不断提升自己,她积极参加教学业务比赛,先后斩获教学业务比赛省赛一等奖3次、国赛一等奖2次。在魏亚丽指导下,学生们一路过关斩将,近年来获得潍坊市一等奖6次、山东省一等奖3次、国赛一等奖3次、国赛三等奖一次,成绩斐然。一些原本缺乏自信的学生,真正体会到坚持的力量和坚强的意志可以打破很多“不可能”。

作为魏亚丽团队成员之一,参加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的同事刘月海说,让他印象最深的并非夺金的成绩,而是在魏亚丽带领下,这个团队的付出、得到的磨炼以及每个人身上体现出的工匠精神。

“为了打磨比赛内容,她经常带领团队一起熬夜钻研,不怕苦、不叫累,带动了整个团队展现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是我们真正的‘巾帼英雄’。”刘月海说。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魏亚丽这个团队参加的规格最高、难度最大的教学比赛。整个备赛期间,她都和团队成员一起学习、钻研、训练,学习新技术,苦练基本功。

工作虽然辛苦,但从容微笑一直是魏亚丽身上的标志性符号。“与其畏惧困难,不如微笑面对。真正像个‘工匠’一样去琢磨,就没什么可怕的,没什么做不好的。带着这样的信念,就能把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魏亚丽说。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从小处着眼,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是魏亚丽取得不凡成绩的法宝。2014年,她指导两名学生创造了单指点钞和多指点钞两项世界纪录;2015年,她指导学生用自己独创的“三指三张点钞法”再次创造了多指多张点钞的世界纪录。

也是从2014年起,魏亚丽开始负责“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等工作,在专业技能方面推行“教练式教学法”,在理论学习方面提出“2+3+5教学模式”,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以“自学、互学、导学”3个核心理念,把握“引、学、疑、练、用”5个课堂环节,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此外,她还组织开展“寒暑假作业网上日跟踪”活动,解决了学生假期学习不规律的问题,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如今,魏亚丽正把专注、敬业、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递给团队的每一名青年教师,传递给自己的每一名学生。

引导身边的人爱上职教

“教师这个职业不仅是从事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有帮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使命感和情怀。尤其是职业教育,只有立德树人让其‘根深蒂固’,才能教书传技‘枝繁叶茂’。”魏亚丽说。

正是她身上这种执着于立德树人的强大精神感染力,引导着身边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同样爱上了职业教育。

作为一名职校教师,魏亚丽深知培养好一名学生可以带给一个家庭幸福,更能为整个社会作出贡献。在工作中,她尤其关注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尽可能给予他们帮助。

潍坊商业学校青年教师朱庆华,是魏亚丽在会计专业曾经教过的学生。在朱庆华看来,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恩师魏亚丽。

“上学那几年,我吃魏老师的,穿魏老师的,没有她对我的关爱和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朱庆华说,自己上学时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一度想辍学,魏亚丽了解到她的情况后,立即与她结对子给予重点照顾和帮扶,资助她完成学业。

“朱庆华有从事会计专业的良好基础,尤其是在花式点钞领域有非常突出的天赋,我特别不希望她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求学的机会。”魏亚丽说。

在魏亚丽帮助下,朱庆华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并留校任教。“‘魏妈妈’是我的标杆,她传递给我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信仰、立德树人的使命感,我一定要传承下去,争取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优秀技能型人才。”朱庆华满怀感激地说。

就这样,魏亚丽用爱的暖流驱散寒冷,温暖和成就着身边每一个人。

                                                                                                                          来源:中国教育报

【警钟长鸣】

从隐藏的微信红包记录里揪出收礼者

 

 

我举报,江苏景行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副经理冯红凯多次微信收取管理服务对象礼金,还多次随意安排车辆运行时间班次……”

2019年3月8日,一封匿名举报信被送到了江苏省东海县纪委监委信访室。很快,县纪委监委按照程序将问题线索移交县驻交通局纪检监察组,并责成其迅速成立调查组对此事开展核查。

问题似乎不复杂,然而,调查却并不顺利——

一方面,调查组调取了景行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相关台账,发现所有运行车辆发车时间班次均清晰记录在册,也未出现过关于冯红凯乱作为的投诉举报问题;另一方面,调查组按照信访件提供的车主名单,分别找到车主了解情况。

“没有这样的事。”车主们一致回答,可他们目光躲闪的谈话状态,让调查人员意识到这并不是真相。

接着,调查组找到了冯红凯。

“我是一名老党员,一向遵守党规党纪,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冯红凯回答得滴水不漏,他还主动拿出手机向调查人员展示他与车主们的微信聊天记录,其中没有红包往来记录。

微信聊天记录里找不到蛛丝马迹,能否在微信账单里找到线索?当调查人员要求其展示微信内容时,冯红凯自信依旧,让调查人员“随便翻看”。直到此时,他还认为通过微信发送的电子红包“神不知鬼不觉”,十分隐蔽,难以取证。

细心的调查人员在查看其微信支付的账单时,发现之前调查过的车主名字一一在列,转账日期都离年节很近,金额为1000元或2000元。

面对此情此景,之前标榜自己是一名老党员的冯红凯傻了眼。“我每次收完红包,都直接把聊天记录中的红包删除了,以为这样就能瞒天过海,忘记了微信钱包里还能查到详细的转账记录……”证据面前,冯红凯终于低头认错,称自己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收取微信红包,更不该在调查开始的时候欺骗组织。

原来,冯红凯作为公司副经理,管理全县300多辆客运车辆,手中的自由裁量权很大。从车辆承包到车辆运营时间排班;从车辆营运证的年审到车辆保险购买,再到车辆出险后的理赔、诉讼等运务工作都由他来负责安排。排上好的运营时间班次,或者能够在站内私自带客不被查处,就意味着能多赚到钱,因此手握实权的冯红凯成了客运车辆车主的围猎对象,他们抱着“不请不送事难办”的错误心态,逢年过节常以微信红包形式对其进行“打点”。

在车主“糖衣炮弹”的攻势下,冯红凯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了满足私欲的工具,忘记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心中要有的纪律红线。冯红凯告诉调查人员,对送了微信红包的人,他都会“礼尚往来”。“车站管理人员曾向我反映一些车主在站内私自带客的情况,但我睁只眼闭只眼。”

经查,2018年春节、中秋节期间,冯红凯以微信红包的形式收取公司管理服务对象及公司业务单位的个人共6800元。2019年6月,冯红凯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对已经查实的问题,要坚持零容忍,不搞点到为止,坚持从严处理。同年6月,冯红凯被免去副经理职务,降职为公司中层干部。

该县纪委监委向交通局下发监察建议书,直指其运营管理中的制度漏洞,要求交通局督促该公司对客运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及风险点进行自查自纠,进一步规范相关客运管理制度,制定整改措施,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整改过后,县纪委监委进行明察暗访,车主们纷纷表示,运营车次排班公开透明,站内带客的现象也消失了,车站管理比以前规范,不需要送礼也能干好工作了。“车辆保险也不再由领导说了算,而是由交通局面向全县所有保险公司统一进行招标采购。”一位车主说,明显感觉保险金额比以前降低了。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报:安军书记,李春明校长,明晓辉副校长,胡国良副校长,丁卓副校长,王学山书记。

发:各党支部,学院、处级部门,中层以上干部,党支部纪检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