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杨竞茹发布时间:2020-05-26点击数:14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纪检监察信息简报
[2020]第2期
中共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编
二0二0年三月九日
【学习平台】
订阅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级干部是一次大考。怎样才能在战“疫”中交出合格答卷?日前,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干部不断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
必胜之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提出关于防控的16个字总要求,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坚定信心”。在大年初一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此后,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有关工作正在逐步取得成效,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战胜疫情”。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我们对战胜疫情越来越有信心。
战胜疫情的信心源自于我们的力量。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党员干部要坚定必胜信念,勇当先锋,敢打头阵,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责任之心
疫情当前,哪些做派要不得?习近平总书记列出了表现不佳甚至很差的典型情形:“有的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畏首畏尾,什么都等上面部署,不推就不动;有的疲疲沓沓、拖拖拉拉,情况弄不清、工作没思路;有的敷衍应付、作风飘浮,工作抓而不细、抓而不实,仍然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百般推脱、左躲右闪,甚至临阵脱逃。”总书记强调:“这些都是对党对人民极端不负责任的,决不能容忍!必须坚决纠正!”
在抗疫斗争中,各级干部如何扛起责任、经受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也就是说,必须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每个党组织、每个岗位上。比如,对于各级党组织来说,要认真履行领导责任,特别是抓落实的职责,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对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来说,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再比如,对于春节后返程疫情防控工作,要落实人员流入地和流出地的防控责任;对于养老、救助、儿童福利、精神卫生医疗等机构来说,要压实属地责任,实施更严格的管理措施,防止外部传染源输入,对已感染患者要全力救治;等等。总之就是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沉下心来、扑下身子,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把工作落到实处。
仁爱之心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关切,就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月20日,总书记对疫情防控作出指示,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1月25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8日,总书记会见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强调:“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此后,总书记在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作出指示时反复强调这一要求。
这些天来,从广大医务工作者到人民解放军,从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等一线防控人员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全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都在为战“疫”而付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作决策,要从患者收治救助、关爱医务人员、物资供应保障等现实问题入手,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
谨慎之心
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增强谨慎之心,对风险因素要有底线思维,对解决问题要一抓到底,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列举了8个方面16个具体风险,其中提到“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各级干部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第一时间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解决问题要一抓到底。当前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其他有关地区疫情反弹风险不可忽视。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对于各级干部来说,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韩亚栋)
来源:中央纪委监委网站
【教师风采】
“特殊时期,疫情面前,冠状病毒需要医护人员去医治,而公众内心的恐慌与焦虑则需要心理援助人员去安抚。我们作为心理工作者,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的学术组织,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时候,要责无旁贷有所担当,毫不犹豫地扛起大旗,引领全国心理学行业特殊时期的心理援助,要一定打赢这场抗疫心理战!”采访过程中,贾晓明教授坚定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贾晓明,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督导师,长期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工作,一直活跃在心理学教学科研一线和临床心理咨询一线。
在全国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她响应党的号召,服从组织安排,坚守自身岗位,在心理援助专业领域冲锋陷阵,用自身作为心理工作者的责任与奉献,带领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为社会公众科普宣传、为医护人员提供援助,始终走在抗击疫情心理支援行动的最前列。
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
疫情期间,贾晓明教授组织北京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专业教师安芹、博士研究生游琳玉、赵嘉璐及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师生等一同战斗在心理援助一线,他们用行动展示出,北京理工大学不仅能够发展出一流的理工科专业,更能在全国心理学行业建立标杆、担当责任,成为行业示范引领的模范榜样。
作为一名在高校任教的人民教师,作为国内重要学术组织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贾晓明教授始终勇于担当教育事业责任,将疫情期间高校心理援助工作开展视为己任,针对疫情期间高校和中小学心理服务开展提出科学建议,对国家教育部委派的工作尽职尽责,围绕高校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工作开展培训,作为专家参与了教育部思政司组织的心理援助热线相关工作的系列培训,在2月5日到北京师范大学网络中心进行《心理援助热线的伦理问题》的讲授直播,收看量高达10万人次。镜头前,贾晓明教授戴着口罩为大家带来一堂特殊的网课,相隔网络,却联通全国广大奋战在心理援助工作一线的专业工作者,就疫情期间高校心理援助热线的相关伦理议题进行共同研讨,为援助工作开展提供及时指导,鼓舞了心理援助人员的士气与战胜疫情的信心。
一名心理学人的使命
作为国内心理咨询领域的著名学者,面对疫情可能带来的公众心理困扰和情绪波动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贾晓明教授在疫情开始之初,便牵头组织心理援助相关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人员开展系列工作。1月26日贾晓明教授带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国内首个学术组织关于心理援助的《倡议书》,提出了要科学、有序、专业、规范的进行抗疫心理援助的原则,并及时制定和发布了疫情期间心理援助行业规范,包括《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指南》、《疫情期间网络心理援助工作指南》以及相关伦理规范、《抗疫心理援助的分级分阶段处置》,做到专业有章可循,有序可依,为疫情期间全国心理援助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作为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她也带领专家团队为国家政府部门献言献策,并帮助撰写相关文件,如卫健委出台发布的疫情期间心理热线工作指南等。在武汉方舱医院刚启动建立,就立即提交卫健委关于方舱医院心理援助意见书,目前方舱医院的许多有利于患者和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方式、方法多来自意见书。同时,贾晓明教授积极致力于组织引导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督导师、心理师、助理心理师在全国各地开展心理援助工作,1月28日至2月14日期间,贾晓明教授组织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专门在晚间为注册督导师开展心理援助督导培训,共举办了14场讲座,这些督导师都是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将组织他们起来系统培训能够有效提升抗疫心理援助工作的水平及影响力。此外,贾晓明教授积极配合各地政府搭建政府心理支援服务平台,特别是为支援武汉前线的医护人员和心理援助人员提供直接心理援助,2月2日她为处于一线的武汉精神卫生中心热线咨询员做培训,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她为武汉地区群众进行了主题为“不孤独,因为我们在一起”的倾情讲座。
另外,贾晓明教授也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公众疫情心理援助科普宣传。20多天以来,她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为全行业心理援助开展奠定专业基础、注入心理能量。“这是我们专业组织、每一位心理工作者应该做的,我们的组织需要有担当、需要做示范。工作很辛苦,但当看到我们的成果大部分都被采纳,为目前国家疫情期间的心理援助提供有效帮助,便觉得一切都值得了。”贾教授说,“这是整个心理学界对党和国家、乃至每一位百姓的责任与交代。”
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贾老师平时跟我们在一起时总教导我们,一个做学术研究的人不能总想着自己眼前的学术成果,而要把社会公众的利益始终放在心里,要有意识的用自己所学所长去回馈社会、报效祖国。”贾晓明教授的研究生康达如是说。在北京理工大学任教30余年来,贾晓明教授被学生们亲切的称作“贾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温文尔雅、满腹经纶的“女神”,她用她的身体力行,诠释着心理学工作者心系家国的赤子之心,她告诫学生们“要相信,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为一名老党员,贾晓明教授始终在人生角色的舞台上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在接受人民日报新媒体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光明日报等诸多权威媒体采访时,她鼓励社会公众在特殊时期关注身心健康,对国家充满信心、让自身充满正能量;她心系医护工作者,通过社交媒体表达对医护工作者的关心,并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为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提出诸多许多有益身心的建议;她带领学生参与疫情心理援助,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发展、创新,用自己的工作成果及时指导全行业心理援助工作的开展;她关心学生,不忘本职工作,在疫情担当社会责任之时,仍旧心系教学与科研,依据学校规定保障疫情期间学生课程安排正常进行,指导毕业生论文、组织新学期课程。“最近确实很忙碌,但是每一件事都是我应该做的,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是一位共产党员,责无旁贷。”
“心理咨询伦理守则的第一条,就是‘善行’。我们心理工作者从来就是用平等、尊重、诚信、责任去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我们从不追求功名利禄,多少年来一直默默工作,只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获益于此,能够在这个特殊时期了解到我们心理行业正在做出的努力,去相信我们,信赖我们。鼓励大家充满信心和希望,一定能战胜疫情,打赢这场抗疫心理战!”贾晓明教授是这么说的,也始终是这么做的。
疫情并不可怕,相信有了无数心理援助工作者的关怀和努力,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在春风和煦万物复苏之时,在阳光下呼吸、歌唱。致敬我们的医护工作者,也致敬一批批无私奉献的心理援助工作者。
来源:现代教育报
【警钟长鸣】
近日,河南洛阳、南阳的3所学校因对疫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相关措施落实不力被相关部门问责,学校主要负责人被约谈。
2月24日,有关部门在洛阳市暗访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时发现,洛阳市第47中学主要领导对疫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相关措施落实不力,物资准备相对匮乏,线上学习流于形式,开学准备浮于表面。洛阳梅森学校主要领导不到校值班,门岗管控不严格,疫情防控措施不力。洛阳市教育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决定对这两所学校在全市通报批评,并责令写出深刻检查,立即整改。洛阳市洛龙区纪委派人员介入洛阳市第47中学调查,对该校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并根据情况依规依纪予以处理。洛阳市教育局深入洛阳梅森学校调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责令立即整改,并依据情况严肃处理。
南阳市纪委监委2月25日通报南阳市第21中学疫情防控工作失职失责问题。2月22日晚,南阳市第21中学疫情防控卡点带班领导、值班人员脱岗。2月24日,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育中心给予值班人员警告处分;教育中心党委对带班领导诫勉谈话,对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警示约谈。(记者张利军)
来源:中国教育报
报:安军书记,李春明校长,明晓辉副校长,胡国良副校长,丁卓副校长。
发:各党支部,学院、处级部门,中层以上干部,党支部纪检委员